欢迎来到猫儿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当前位置: 主页 > 生态科研频道 > 论文集锦 >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生态道德教育(2)

时间:2011-11-04 11:45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刘成玲 点击:
三、在讲练阅读中渗透 语文课程历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 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重视程度的加深, 这个道里面的生态伦理道德的分量自然就有所提升。在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 让学生作为阅读训练的

三、在讲练阅读中渗透

语文课程历来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 随着人们对“生态文明”重视程度的加深, 这个“道”里面的“生态伦理道德”的分量自然就有所提升。在大力提倡科学发展观, 建设生态文明的今天, 让学生作为阅读训练的材料也应当与时俱进, 引进时代活水。我们可选取富有文化内涵, 具有时代气息的新材料来训练他们的语言思维能力的同时, 有机渗透生态道德教育。

这类含有环保内容的阅读材料还是很多的,如阅读题《沙尘暴》、《你知西藏的天有多蓝》, 《关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瓦斯的开发和利用》等都是渗透环保教育的好材料。我们在指导学生做题时, 适时适当地补充、穿插相关的背景知识, 不仅有利于学生读懂文本, 正确答题, 也使学生在不觉得是教育的教育中, 接受绿色教育的熏陶, 这对增强他们的环保意识, 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 促进他们良好的生态道德观的形成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再如在进行古文翻译的训练时, 可结合教材, 通过有意识选择“国学”经典中的有关涉及生态文明的文句作为练习的文本, 让学生在学习古汉语知识、了解古代灿烂的先进文化的同时, 也会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的生态道德观。如我们在教《〈论语〉〈孟子〉选读》时, 通过翻译“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 狎大人, 侮圣人之言” 的句子, 可以让学生大致了解孔子“敬畏天命”的生态观念和重德修身的思想。以上以孔子为例作说明,其实在洋洋洒洒、蔚为大观的古代典籍中还可以举出很多像这样闪烁着生态文明思想光辉的例句。笔者以为,这样古文翻译的训练过程,文道统一,既是提高古汉语水平的过程, 也是学习古人生态伦理道德思想的过程。这样的学习、探究虽零零碎碎, 星星点点,不成系统,没有序列,但对于我们语文教师来言,也不失为对青年学子进行生态伦理道德教育渗透的好方法。长期坚持这样的训练,既长进学问,又提升思想,何乐而不为呢?

四、在写作训练中深化

随着环保宣传力度的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启动,全社会已初步形成了环境教育的良好氛围。这在初中的作文考查上也有所体现。如命题作文“在自然中生活”; “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 ,还有我们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的“猫儿山GEF杯中小学生生态作文、书画大赛”都很容易让人想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护生态平衡”,“遵循自然规律”等绿色理念。笔者以为,这些作文题与新课标所倡导的“贴近学生实际”,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热爱生活”的要求完全相符, 对中学生的写作产生了积极影响, 起到很好的“指挥棒”的作用。这类作文的导向,也给了我们平时的作文教学带来不少有益启迪。“文章合为时而著”,作文应当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强烈的人文性。基于这种认识,我在平时指导学生作文时,把“人与自然”作为作文教学的一个课题来探讨。这种题材的作文训练,是积极引导学生关注自然、关注社会, 热爱自然、热爱社会,是进行生态道德教育的绝好途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根据新课标的写作要求,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就把这种教学理念贯穿于始终。如我让学生模仿《春》的写法, 在熟悉的生活中选取最能震撼心灵的自然画面,写一篇写景散文,目的想通过他们描写的自然美景,实现人与自然的对话, 引发他们个人独特的人生感悟。在教读美国记者、诗人乔治、帕金斯、莫里斯的《樵夫,别砍那棵树》这首诗歌后, 我要求学生透过作者如呐喊般的文字,去体悟他的思想、人格、精神力量,作一次心灵漫步,写一篇关于环保问题的作文,要求学生在平时观察、积累的基础上, 从人们经常从大自然得到启示的角度来写作文, 目的在于使我们的同学通过学习、思索, 记下自己独特的思考和个性化的理解,获得智慧的启迪,真正理解“在大自然面前, 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的至理。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自主写作的间, 减少对他们写作的束缚,深化生态道德教育,我又采取自主命题的形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放手让学生写以环保为主题的自由作文。同学们在自由宽松的写作氛围下,自由表达,畅所欲言,写出了不少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佳作。如有同学针对“退耕还林”的宣传标语进行了多角度、全方位的剖析,写下了颇有深度的作文;有同学针对学校所在地———灵渠水源受到污染、水质变差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并结合所学的环保知识,写出了《还我清清灵渠水》的散文; 还有同学则在生态意识、忧患意识的烛照下,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而作《我的环保一日》之类的随笔等等。写,是为了记录多彩的生活,是为了有效的交流。这些题材不同, 风格各异,内容丰富的环保习作,虽较为稚嫩,但却表现出极其热忱的环保意识和难能可贵的探索精神。

在作文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这样的作文设计是作文教学生活化的成功尝试,是文与道的统一,是作文和做人的融合。这对学生逐渐转变以人类为中心的传统思维模式,正确理解人与自然的价值关系、伦理关系不无裨益。这样的作文训练以理念浸润心灵,对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敬畏自然的生态良知,增强他们爱护自然、绿色消费的环保责任感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语文学习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语文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多样性为我们校园的绿色教育提供了极其广阔的领域和空间。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中的生态道德教育必须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穿插生态道德教育,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反客为主。它重在感染熏陶,贵在渗透内化;重在传播理念,贵在培养习惯;重在潜移默化,它应当是文以载道、水乳交融的理性教育,“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和谐教育。愿我们大家共同努力, 发挥语文教学在生态道德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为建设生态文明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