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3日至11月11日,我们桂林市委党校第七期中青班学员一行46人,先后到山东济南、泰安、潍坊、蓬莱、烟台、威海、青岛等地进行了为期8天的学习考察,感受到山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之快和这些城市各具特色的发展思路,泰安、蓬莱、威海的人文旅游业和博大精深的孔子文化,潍坊的农业产业化,寿光的蔬菜高科技示范园,全国小城镇建设示范区南山镇的新农村建设,烟台、青岛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无不显现出山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在这8天里,我深深地感受到山东省的干部发展意识之强、发展思路之清、发展观念之新、发展眼光之远、发展措施之多,山东人敢想、敢干、会想、会干、能干事、干成事的精神,是我们最应该学习和借鉴的。 一、创新、突破、跨越发展的济南 11月3日下午6时左右我们才到达济南,匆匆吃完饭,还没来得及把行李放下,就在宾馆的会议室聆听了到达山东后的第一堂课,主讲的是济南市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阎世春副主任,题目是《创新、突破、跨越发展》。阎主任近二个小时的报告给我们感觉到,济南市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把工业经济作为重中之重,保持了经济的快速增长。通过阎世春教授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济南重汽集团、力诺集团等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注重体制和机制创新,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企业迅速做大做强;济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的齐鲁软件园和浪潮集团等一批企业,致力于尖端技术产业化,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水平建设,企业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黄河岸边集防洪、交通、景观等功能于一体的堤坝工程气势磅礴、坚如磐石;整洁的市容、完善的设施充分显示了市场机制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的巨大作用;坐落于市中心繁华地带的泉城广场,“山、泉、湖、城、河”的特点十分明显,凸现了泉城特色和文化内涵。当地改革发展的喜人面貌,我们深感震撼,大家做笔记、汲取经验,转换思路。 二、没有人文古迹和自然景观的旅游名城 山东旅游业发展得非常好,但令我触动最深的不是拥有东岳泰山的泰安,也不是依山傍海的青岛,而是一马平川的潍坊。
潍坊市没有像济南、泰安那样的人文古迹、自然风光,更没有像青岛、威海、蓬莱等地依山傍海的人间仙境。但是,潍坊市却提出了要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在当时,可能大家都在想,人家济南有大明湖、趵突泉,泰安有泰山、岱庙,青岛有崂山、大海,潍坊凭什么建成旅游城市。但潍坊人却并不这么想,他们本着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另辟蹊径,开发出贴近自然生态环境、具有回归自然感受、科技示范功能的农业观光旅游模式,同时借助国际蔬菜博览会、世界风筝博览会两个平台,硬是建成了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每年吸引着几百万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龙口市南山村,改革开放前全村4个生产小队,260多户,800多人,是一个出了名的秃山荒岭、缺水少电的穷山村,但在这短短的20年来,伴随着改革开放,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下,村领导班子精诚团结,抢抓机遇,艰苦创业,白手起家,将一个队办小厂发展成为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化国家级大型企业——南山集团。经过20多年的艰苦创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南山集团总资产已逾120亿元,辖属企业40余个,职工3.6万人,本村劳力全部安置就业,吸纳外来工3万多人,涉及精纺、铝业、建材、农业、酿酒、电力、旅游、商贸等十几个产业,南山集团在全国500家最大乡镇企业经济实力排行榜中位居前列。如今的南山村已经是一座经济实力雄厚,生态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群众安居乐业的现代化农民新城,它代表着中国现代化农村发展的一个方向,走出了一条新型农村工业化的道路,是中国农村工业化的道路,是中国农村工业化、农村现代化、城镇化的典范。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视察了南山,对南山集团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南山村已基本实现了由农业向工业、由乡村向城市化的巨大转变。南山成功的经验在于,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始终保持着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和永不满足的进取精神,始终坚持不干则已,干则一流和贴近市场、高投入、链式运作的发展模式。 五、产业立市、以“工业品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青岛 青岛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仅是依靠其独特的地域、港口、海洋等天然优势,而主要得益于在经济社会发展路径的选择上。多年来,青岛市委、市政府通过实施“四大战略”,构建支柱产业与大工业体系;倾力服务,扶优促强;大力实施名牌战略,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注重职业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长寿”企业家;通过建设企业文化扩充城市文化内涵,树立青岛新形象等措施,走出了一条以产业立市、以“工业品牌”带动城市经济发展之路。在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基础性作用的同时,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引导与推动作用,政府的引导与推动,造就了企业与经济的大发展。把青岛建设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胜地;中国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中国十佳商务城市,并获得“企业家满意奖”;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全国两个“中国品牌之都”之一;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获得“中国人居环境奖”;2005年荣获“公众最向往的中国城市”第一名。 六、几点思考 通过考察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桂林同山东的差距,这些差距是全方位的、多层面的。有些是有形的差距,有些是无形的差距,有形的并不可怕,怕的是我们的思想意识、工作作风的差距。我们常说,思路决定出路,思路一旦确定,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习他们的思想观念、发展思路、工作作风、干事方法,为干好本职工作,促进桂林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是转变观念,勇于发展。2006年自治区党委书记刘奇葆到桂林调研时,高瞻远瞩地提出了 “桂林的发展,要离开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今年5月,桂林市制定了“开发西部,优化中部,提升东部,适度发展南北部”的发展思路,从而为国际旅游名城桂林开辟出新的发展空间。桂林是一座国际旅游名城和历史文化名城,在很多人的眼里,桂林是一个很休闲的城市,在我们看来,这种休闲应该是对游客而言的。对于我们的各级干部,包括桂林的市民,不应该有这种休闲,我们应该牢固树立起紧迫感和责任感,以只争朝夕、奋发图强的精神和干劲,革新观念,扎实工作,把桂林的经济做强做大,从而无愧于桂林的美丽山水,无愧于“甲天下”的绝美赞誉。 二是转变作风,勤于发展。目前,我们桂林市按照“保护漓江,发展临桂,再造一个新桂林”的思路,提出到2020年我市要实现与全国同步进入小康的目标,要继续按照市第三次党代会和市委三届二次、三次全会的要求,特别是要按照刘奇葆书记 8月20日在桂林考察调研时重要讲话为桂林发展所确定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适当调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注重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三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目标已经确定,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我们桂林的干部如何去奋斗去落实了,因此,我们广大干部必须转变干部作风,提高效能才能实现这一奋斗目标。 三是转变方法,善于发展。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决定了我们干部必须时刻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把自身锤炼成为引领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都建立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而提高素质和能力则必须不断地学习。要向书本学,向实践学,通过学习使自己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做到与时俱进,勇于超越。要对政策信息快速反应,抢占发展先机,做到善于运用政策,创造性地执行政策。要学会抓住“中心”,提高效率,推动整个工作快速发展,千万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要求同存异而不求全责备,充分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在实践中大胆地试、大胆地闯。要灵活不麻木,不能用僵化的老眼光看新问题,用过时的老办法办新事情,要善于研究新情况,有一股见缝插针的钻劲韧劲。要机动善变,挖掘一切可用的社会资源,抓住一切能够把握的机遇,推动桂林发展的车轮步入快车道。
当前,桂林的经济社会发展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我们一定要本着人人都是桂林发展的参与者,人人都是桂林的建设者的主人翁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牢固树立强烈的发展意识,牢固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牢固树立强烈的争先创优意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为桂林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