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增强抵御台风、风暴潮和海啸等自然灾害能力为核心,从建立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巩固完善的防灾减灾体系的要求出发,以海峡西岸、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湾、海南岛及北部湾等为重点区域,全面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努力构建结构稳定、功能完整的我国海疆绿色屏障。
初步规划,2006年~2015年主要任务是:建设基干林带和防护林128.2万公顷,保护和恢复红树林9.06万公顷,保护和恢复湿地160.43万公顷,建设各类示范区。
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重点建设和完善一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着力搞好三江源等重点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设一批示范保护区。继续实施大熊猫等一批极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拯救工程。到2010年,各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1.25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13%。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面积达0.8亿公顷,占国土面积的8.3%。
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
根据国务院批复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实施规划(2005年~2010年)》,全面实施对湿地进行抢救性保护,使我国50%的自然湿地、70%的重要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基本形成自然湿地保护网络体系,使我国湿地保护区达到523个,建设各级湿地保护区222个,其中,建设国家级湿地保护区49个。
南方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
主要建设内容,一是加强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为重点的植被恢复;二是配套建设小型水利工程、农村能源、基本农田并辅以必要的生态移民,促进石漠化地区资源、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重点水源区林业生态建设
--继续实施好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准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和建设总体规划》。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林业生态建设工程,"十一五"期间,初步规划,完成营造林任务109.37万公顷等。
--继续实施好国务院批准的《三峡水库周边绿化带建设工程规划》。
森林公园建设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休闲、游憩等需求增长的要求,以国家级森林公园为重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到2010年,使全国森林公园总数达到2800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达到650处,面积1500万公顷。
城市林业发展
以构建良好的人居环境为目标,按照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要求,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植物多样、景观优美和以城区为重点、近远郊协调配置的,融城区公园及绿地、河流及道路林网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到2010年,力争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以上。
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初见成效。贾达明 摄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
发展的重点区域,一是南方原料林产业带,以建设短周期短纤维浆纸原料林基地为主,适量发展周期较长的热带和南亚热带特有珍贵用材树种。二是长江中下游原料林产业带,培育欧美杨和松类、竹类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兼顾周期较长的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三是以冀、苏、鲁、豫等省为重点的黄淮海平原工业原料林产业带,发展毛白杨、欧美杨等浆纸和人造板原料林。四是以国有林场和森工企业为依托,采取以定向培育为主的方式,大力建设各类珍稀树种基地。"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是: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451.1万公顷,其中,纸浆原料林239.2万公顷,人造板原料林151.4万公顷,大径级用材林60.5万公顷。
制浆造纸业
发展的重点区域,一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建设桉树、相思树、加勒比松、杂交松和竹类等造纸林基地,规划建设3-4个年产化学木浆50万吨以上的林纸一体化项目。二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设欧美杨、马尾松、湿地松、火炬松和竹子等原料基地。三是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发展三倍体毛白杨、欧美杨等适生造纸林基地。四是在东北地区建设以现有中幼龄林改培为主的制浆造纸原料林基地。五是在西南地区主要发展松类、桉树和丛生类小径竹等造纸原料林基地。
林木生物质能源基地建设
主要建设思路是,大力开发油桐、文冠果、光皮树、黄连木和柠条、沙棘等乡土树种;大力发展条件适宜、开发利用前景看好的引进能源树种;建设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的林木生物质能源林基地;开发生物质高效能转化发电、定向热解气化和液化油提炼技术。
竹产业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