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达到30%,人均公共绿地达到8平方米以上;
● 平均林地生产率达到93立方米/公顷;
● 商品材年产量9980万立方米,人工林商品材供应率达到70%以上,木材综合利用率达到70%,基本实现由采伐天然林为主向采伐人工林为主的转变;
● 基地供种率达到70%,良种使用率达到50%;
● 病虫害和重要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4.5‰以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1‰以内;
●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45%;
● 初步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落实、责权划分明确、利益保障严格、流转顺畅规范、监管服务到位"的林业产权制度;
● 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林业分类经营体制相适应的以资源行政管理为主体,以资源综合监测和资源监督检查为两翼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
● 基本建立林业分类经营体制框架和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
● 基本建成完备的林业法律法规体系,规范的林业行政执法体系,高效林业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健全的林业普法教育体系。
"十一五"规划中长期目标任务
●中期目标:
到202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步入良性循环,西部重点地区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东部地区生态问题基本解决;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达到国际林业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中期任务:
以重点地区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为中心,规划启动后续重点工程,尽快实现西部地区生态明显好转。以国家重点公益林、国家自然保护区和国际重要湿地保护为核心,建立较为完善的森林和自然生态保护体系。以速丰林等产业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带动林业产业体系建设。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为先导,率先实现区域生态良性循环,促进林业现代化。以进一步完善基础支撑体系为保障,推动林业进入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远期目标:
到2050年,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十一五"规划建设任务
草方格沙障作为一种成熟的治沙技术被广泛推广。贾达明 摄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继续全面停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工程区天然林商品性采伐;根据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资源承受能力,进一步调减木材产量,使全国重点地区天然林资源真正得到休养生息。对工程区内的9418万公顷天然林和其他森林实行全面有效管护,加快宜林荒山荒地造林种草,"十一五"期间,公益林建设任务579.3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88.1万公顷,封山育林390.9万公顷,飞播造林100.3万公顷。
退耕还林工程
按照"巩固成果,确保质量,完善政策,稳步推进"的总体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工程建设,进一步突出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京津风沙源区、南方重点石漠化地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东北西部风沙区等重点区域,优先安排25°以上坡耕地和严重沙化耕地的退耕还林。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按照国务院批准的工程规划,在总体推进的同时,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强化治理区域和植被恢复方式的针对性。"十一五"期间,工程建设的主要任务是:退耕还林34.2万公顷,配套宜林荒山荒沙造林28.74万公顷;人工造林140.94万公顷,飞播造林70.47万公顷,封沙育林育草196.29万公顷。草地治理155.02万公顷。小流域治理100.13万公顷,配套水利设施建设15.05万处,生态移民6.06万人。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在总体推进的同时,更加注重突出重点,强化治理区域和植被恢复方式的针对性。"十一五"期间主要任务是:营造林1322.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513.3万公顷,封山(滩)育林(草)690万公顷,飞播造林种草119.4万公顷。
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