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猫儿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猫儿山的历史遗迹

时间:2011-10-31 20:06来源: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 作者:紫云 点击:
古道与战场 据兴安、资源县志记载,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明清时期古道二条,即老山界龙塘江古栈道和白竹江古道。 老山界龙塘江古栈道南起于兴安千家寺(现华江镇),经塘坊边(现同仁),逆龙塘江,过大竹坪、五岭背、雷公岩、三跳桥,上百步陡,翻杀人坳(

古道与战场

据兴安、资源县志记载,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明清时期古道二条,即老山界龙塘江古栈道和白竹江古道。

老山界龙塘江古栈道南起于兴安千家寺(现华江镇),经塘坊边(现同仁),逆龙塘江,过大竹坪、五岭背、雷公岩、三跳桥,上百步陡,翻杀人坳(现清水江)越过老山界到塘洞,下社水(现两水)。古道路面一般宽2M,路面铺70~~~80cm宽石板或鹅卵石;山区一般宽1m,上坡处皆砌有规整石踏步,沿途有塘坊边老街、同仁衡州威会馆,过江铺、大竹坪桥墩孔、雷公岩栈道桩柱孔洞、德箭碑、三跳桥墩、杀人坳、李家坳古凉亭等古道遗址遗迹。其中在自然保护区范围有9km,雷公岩栈道桩柱孔洞德箭碑、三跳桥墩、杀人坳等遗迹在保护区境内。

白竹江古道南端始于兴安司门前,经川江、枧田过两渡桥(中洞永安),逆白竹江,翻越戴云山大坳下塘洞。沿途有毛山坳山隘、戴云山大坳石碑等古道遗迹。

老山界龙塘江古栈道和白竹江古道在明清至民国时期皆是由兴安去塘洞、社水,并转湖南南部城步、新宁一带的交通要道 ,也是宝庆府(今邵阳)、武冈下桂林的主要道路。虽山路崎岖,却也是商旅往来络绎不绝,从沿途保留的店铺、桥墩孔、石板路遗迹即可想象其当年的繁忙景象。

猫儿山一带自古即为关隘要冲。在明朝,猫儿山属六峒巡检司管辖,清乾隆六年(1741年)六峒巡检司移社水,改为社水巡检司,两条古道则连兴安和县城和社水司衙署的军政要道。巡检司的设立,则主要是为了镇压当时猫儿山区六峒、五排的苗族和瑶族反抗。这从《明太祖实录》,洪武十二年梧州府同知郝修言:“两广这间,地多溪峒,徭僚杂居”,“不时出没为患,宜于险要之地,增设巡检司”等记载可以印证,据资源、兴安两地县志,明清时期境内苗瑶族起义有记载的有十多起,其中明宣德八年(1433年)六峒苗民头领麻光显起义、成化年间(1465――1487年)六峒苗民起义、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九月西延李世德及瑶民雷再浩起义等影响较大。苗瑶人民的起义,总是遭到管府的血腥镇压。据华江一带民间传说和龙塘江屯潘姓家族石碑记载考证,明成化四年(1468年)六峒苗民借正月十五舞龙灯、玩狮子进衙门,杀死朝廷管兵起义。明政府对起义民众进行了残酷杀戮,血洗六峒,六峒义军及民众最后退守龙塘江鸡公顶(现自然保护区鸡公顶)据险抵抗,官兵久攻不下,遂放火烧山,起义军残部全部葬身火海。此后六峒一带荒芜48年,白骨成堆,狐狼成群,人莫敢入。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才有潘梁袁陈马陆睦杨阳十姓人“打鼓进峒”开荒定居。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
  • 一位失散老红军的沧桑人生

    在老山界山脚下的资源县车田苗族乡坪寨村,一个叫新古水的苗家山寨里,有一位漂泊异乡...

  • 叶剑英长征遇险记

    1934年12月的一天,红军长征队伍抢渡湘江之后,接着又翻越了老山界到了现两水乡塘洞村...

  • 血染越城岭

    位于越城岭东南边的华江瑶族乡,有个名叫王落岭的自然村,这个古老而纯朴的名字记载着...

  • 旗鼓山地名由来的传说

    资源县两水苗族乡社水村旗鼓山自然村地处华南第一峰猫儿山西南麓,这里的地名由来曾有...

  • 猫儿山山下的瑶家油茶

    第一次接触油茶是在十多年前,那时还在读大学,恭城的同学带我到她老乡家去玩,有幸吃...

  • 猫儿山的历史遗迹

    古道与战场 据兴安、资源县志记载,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明清时期古道二条,即老山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