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始雷,春雨如酥,滋养了大地,也滋养了猫儿山周边社区的茶叶。阳春三月,华江乡六垌茶吐露新芽,村民上山采茶忙碌、茶厂制茶热火朝天。为帮助当地少数民族茶农解决茶叶制作技术上的难题,3月31日至4月1日,猫儿山党支部邀请广西壮族自治区茶叶科学研究所办公室主任廖贤军、生化研究室负责人郭春雨,国家二级茶艺技师、国家高级评茶员廖艾竺深入华江瑶族乡同仁村、东村等地为茶农开展茶叶制作技术指导,提升茶叶品质。 廖贤军主任、郭春雨老师通过设备挑选、茶叶采摘、萎凋、揉捻、发酵、烘焙、包装等制作工序展开讲授。廖艾竺评茶员带领大家泡茶、闻香、品茶,通过观察茶汤叶底、闻香、品茗,充分发掘茶叶的优点,在时间控制和烘焙方式上找出不足,从而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茶叶品质。郭春雨老师指出,猫儿山竹林野生茶树生长环境得天独厚,茶叶品质一流,应规范采摘标准、统一制作流程,提升制茶技术,打造出六垌茶精品。
专家讲授茶叶烘焙
专家讲授茶叶揉捻
专家现场察看茶叶萎凋程度(唐忠香/摄)
萎凋,为茶叶品质的形成打下基础
清亮的茶汤
华江乡六垌茶以色翠、香浓、味醇而闻名。据《兴安县志》记载:“六垌茶为清朝贡品茶。”六垌茶的特点是叶子久煮不烂,茶水一周不馊,水色呈金丝而透明,用山泉水烧开冲茶,揭盖后,汽水上冲,久久不散,形似凤尾缭绕而上,一屋清香。近年来,猫儿山保护区管理处为了将“两山论”落到实处,积极引导周边社区居民大力管护竹林野生茶,建立了5个示范点,通过以点带面形成茶产业优势,目前已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助力当地少数民族乡村经济振兴。下一步猫儿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将继续依托资源优势,结合项目扶持和技术支撑,提升茶叶品质,增强绿色经济效益,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