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于具有国际意义的陆地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南岭山地的组成部分。1976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地处东经110度19分-110度31分,北纬25度44分-25度58分,距桂林市区72km。地跨兴安、资源、龙胜三县,是漓江、资江、浔江的发源地,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素有“漓江的心脏,桂林山水的命根子”之称。主要保护对象为原生性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的动植物物种、漓江源头水源涵养林。管辖面积17008.5公顷,有林地面积16409.8 公顷,其中原始森林15158.4 公顷,森林覆盖率96.48%,活立木总畜积量134.6万立方米。功能区划为:核心区占保护区总面积的45.6%,缓冲区占21.4%,实验区占33.0%。保护区土地全部为国有,四至界限清楚,当地县政府发有林权证。猫儿山主峰海拔2141.5m,为华南第一峰。猫儿山属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类型。受海拔高度,山地地形和森林植被等地理环境因子的综合影响,表现出明显的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在12.8℃,极端最高温29.5℃,极端最低温-19℃,年均降水量2546.0mm,相对湿度92%,无霜期274天。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内的物种资源十分丰富,据2000年综合考察,猫儿山现有脊椎动物5纲29目89科206属311种,有国家一级保护的动物黄腹角雉、白颈长尾雉、金钱豹、云豹、林麝5种;有二级保护动物红腹角雉、大灵猫、大鲵、短尾猴、黑熊等32种,国家保护的有益动物155种,自治区级重点保护动物65种。猫儿山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发育最好的区域,拥有热带亚热带分布为主的植物219科782属2120种,属一级保护的植物有钟萼木、南方红豆杉、银杏、红豆杉、香果树5种;二级保护的植物有鹅掌楸、长苞铁杉、福建柏、观光木、榉木等19种;三级保护的有南方铁杉、八角莲、银钟树等8种;特有植物11种,采于猫儿山的模式,副模式标本26种,广西新记录20种,昆虫566种。猫儿山是动植物的王国和物种基因库。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不仅有五岭绝首的华南之巅,而且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早观云海、日出;午赏佛光奇景;晚慕铁杉英姿。春可观花;夏可避署;秋赏红叶;冬天玩雪。猫儿山不仅能与众多名山大川相媲美,更重要的还有很多我有人无的人文景观。红军长征翻过的第一座大山“老山界”便在保护区内,二战时期美国援华飞虎队一架轰炸机神密失踪,事隔50多年才被发现,飞机失事地亦在保护区内。这些有利条件使猫儿山成为大桂林旅游圈中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
保护区管理局现为相当于副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