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猫儿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广西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流域水文考察报告

时间:2011-10-28 01:16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admin 点击:
付达夫 王永安 (国家林业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 1 水文地质特征 1.1 地质构造 猫儿山位于猫儿山背斜核部,背斜轴向北东300~400,向南倾伏。背斜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为古生界加里东早期的花岗岩地层,山脚周围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

付达夫    王永安
(国家林业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

    1 水文地质特征

    1.1 地质构造

  猫儿山位于猫儿山背斜核部,背斜轴向北东300~400,向南倾伏。背斜主要形成于加里东期,为古生界加里东早期的花岗岩地层,山脚周围出露的地层有震旦系和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到志留系末的加里东运动隆起上升,使震旦系至下古生界沉积的地层褶皱、断裂,伴随着大量的花岗岩侵入,形成现代猫儿山的花岗岩地质构造。

    1.2  地下水类型及其富水性

  根据水文地质普查材料,猫儿山自然保护区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类型的岩浆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亚类,含水岩层为加里东期的侵入岩,风化层中心相以中~粗粒斑状花岗岩为主,其次为中~细粒花岗岩,边缘相为细~中粒花岗岩细粒及斑状花岗岩。岩石风化强烈,强风化带厚1~5m,岩石多被风化成砂状,弱风化带厚5~10m,网状裂隙发育,裂隙率0.63~1%,为地下水储存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猫儿山植被发育,覆盖率高,加之又靠近强降雨中心地带,年降雨量1700~2800mm,为地下水的补给提供了充足的水源,所以水量丰富。据29个溪沟测流点统计,枯季地下径流模数大于6l/s·km2的有24个,占82.7%。调查泉点7个,流量大于1、0.1~1及小于0.1l/s的分别为3个、3个及1个。富水等级为丰富。

    1.3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

  由于地貌、岩性、地质构造的差异,地下水的补给、径流和排泄也有所不同。猫儿山属非岩溶区。其地下水主要是大气降水后沿岩石的裂隙分散渗入地下形成,地下水赋存于风化带网状裂隙中,一般多是散流排出并汇集于溪沟内,其径流途径较短,一般是就地补给就地排泄。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水文地质特征见图1,图中符号及水文特征说明见表1。

    2  河流水系

    2.1  河流水系概况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是广西主要的水源林区之一,森林覆盖率高,涵养水源丰富,其地表水系十分发育。发源于猫儿山的主要河流有39条,其中从兴安流入漓江的有乌龟江、南湾江、砂木江、杨雀江、黑洞江、龙塘江、界板江、中洞江、大坪江、白岩江、漕江、岩子江、川江、产江、白竹江、大乌石江、上松江、杨柳江、小溶江等19条,从资源流入资江的有桐木江、弄塘江、雷家河、破门垭河等4条,从资源、龙胜流入浔江的有小地河、正清河、滚水塘河、古牛河、杨梅河、吊洞河、社水河、百合冲河、大竹坪河、清水江、塘洞河、毛岩河、温水江等16条。猫儿山是漓江、浔江和资江的主要发源地,连接着长江、珠江两大水系,其河流均呈树枝状分布,特点是流程短,落差大,河床陡,流域面积小。猫儿山的河流水系结构及流向情况见图2和图3。

  图1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水文地质图
.
  图2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河流水系结构图

  图3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水系流向示意图

  表1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水文地质特征说明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4)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