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岩浆岩 猫儿山地区岩浆活动以加里东期和雪峰期规模最大,分布最广,其中又以花岗岩侵入为主,喷发岩次之,尔后在燕山期也有小规模的岩浆活动,但仅有一些较小岩脉零星侵入,区内岩浆活动与区域构造的关系十分密切。 花岗岩为区内岩浆活动的主体,猫儿山岩体同越城岭、海洋山一样均为由加里东期侵入的花岗岩组成,岩体按结构、构造可分为中心相,边缘相和动力变质带(片麻状花岗岩)三个相带,中心相是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以中粒至细粒斑状花岗岩为主,次为中至细粒花岗岩,受后期构造影响,局部具压碎现象,边缘相分布于岩体的边缘,以细至中粒花岗岩及细粒斑状花岗岩为主,结构致密坚硬,动力变质带主要分布于越城岭花岗岩体两侧,呈北东向带状展布,宽约1Km,主要受中峰活动性断裂动力作用影响所致,岩体具片麻状构造,局部为糜棱化花岗岩。 猫儿山岩体花岗岩表层风化裂隙十分发育,风化作用强烈,据野外路线观察和少量钻孔资料统计,花岗岩强风化带厚度变化较大,主要受岩性、裂隙发育程度、后期动力变质作用以及地貌部位、植被、气象等诸因素影响的结果。据越城岭花岗岩体中ZK3号钻孔揭露,花岗岩强风化带厚17.15m,岩石原始结构构造均被破坏贻尽,矿物成份全部风化变异,呈棕红色至灰白色“砂糖状”土层,结构疏松,可塑性差,透水性能极好。花岗岩弱风化带厚度27m左右,与强风化带和新鲜岩石之间,均呈逐渐过渡,无明显的截然界限,岩石仍基本保存原有的结构构造,矿物成份清晰可辩,但风化裂隙特别发育,透水性质较好,区内花岗岩分布范围大,节理裂隙发育形成一层厚厚的风化壳,形成本区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含水层。 2.1 猫儿山岩浆岩的特征 根据岩类的地质背景、岩石学、岩石化学、副矿物、成矿、微量元素组成等方面的显著差异,一般将广西花岗岩划分为慢源分异型、壳源交代型、壳源重熔型及混合源同熔型,猫儿山花岗岩即属壳源重熔型,它是指陆壳硅铝层的某些部位,因温度升高而发生重熔作用,由此产生的岩浆上侵形成的花岗岩类,其主要特征有:? 2.1.1 岩体规模大 猫儿山岩体与越城岭遥相对应,分布于新宁—兴安大断裂带的两侧,岩体面积均在1000Km2以上,岩体受褶皱造山运动及断块造山运动控制,呈区域性带状或面状分布。 2.1.2 岩石以黑云母花岗岩为主,部分岩体为二云母花岗岩、白云母花岗岩、花岗闪长岩,个别出现钾长花岗岩。在猫儿山岩体中,以黑云花岗岩占绝对主导。 加里东期黑云母花岗岩中,斜长石含量占21%~29%,钾长石占33%~38%,石英30%~32%,黑云母4%~7%。岩石中SiO2含量一般在70%以上,K2O明显大于Na2O,Na2O/K2O多数在0.41~0.78之间(大多小于0.7),Al2O3/(K2O+Na2O+CaO)一般在1.00~1.30(多数大于1.1)。在查佩尔三角图解中,投影点多分布于斜长石—黑云母—堇青石或斜长石—堇青石—黑云母组合内。 据部分岩体黑云母化学分析资料,黑云母低镁(含MgO:0.61%~7.55%)高铁(Fe2O3:0.43%~9.72%,FeO17.3%~26.3%),Mg/((Fe3++Fe2++Mg)多在0.16~0.39之间。 2.1.3 与内生矿床关系密切,副矿物组合较复杂
主要是成岩与成矿在时间和空间上基本一致,具有内在的成因关系,有钨、锡、铌、钽、稀土及部分铜、铅、锌等矿产,个别岩体形成锂、铍、铷、铯矿产,岩体87Sr/86Sr初始比值为0.719。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