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凌晨1时许,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伸手不见五指,这时却展开了一场捍卫生命的特殊“战役”。 深夜伏击暗夜追凶见成效: 猫儿山保护区塘洞管理站管护员像往常一样值班,突然手机铃声响起,原来是社区村民来电,说有两名可疑人员趁着夜色往保护区雷公田区域走去,疑似偷猎野生动物。管护员马上将此事上报,保护区管理处迅速作出响应,指派保护管理科人员牵头,集结两水、北门坳、塘洞等三个管理站的管护员,立即启动应急联动预案。同时,就近请求两水乡派出所前往支援,并对嫌疑人所在位置及环境进行全方位判定,对可能逃窜的路线及嫌疑人是否携带枪支和其它凶器进行全面分析,详细制定了伏守方案,两水乡派出所民警携带红外监测设备进山一起布控伏守。 虽近五月,山里气温低,寂静的夜里时不时传出几声鸟鸣和蛙声,好在蚊虫还不算多,大家严阵以待。通过踏查,初步判定了嫌疑人车辆停放位置。经过4小时的潜伏,终于听到了有人靠近车辆的动静,大家一跃而上,当场抓获其中一名盗猎者,但由于光线较暗,另一同伙警惕性较高,迅速丢下盗猎工具,趁着夜色逃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目前,公安机关正全力追捕在逃人员。 ![]() 猫儿山保护区工作人员与两水乡派出所民警当场抓获其中一名盗猎者。(王和羽 摄) ![]() 犯罪嫌疑人指认现场缴获的作案工具与猎物。(王和羽 摄) 枪口下的生态悲歌上演: 现场缴获的作案工具与猎物令人触目惊心。专业的盗猎装备包括快排阀汽步枪、强光手电、电鱼机、布袋等,这套“组合拳”足以对野生动物实施精准猎杀。在嫌疑人车辆中发现77只非法捕捉的山蛙,被猎杀的3只棕鼯鼠。77只山蛙在执法人员的紧急救助下,全部放归自然,但3只“飞鼠”的生命永远定格在盗猎者的枪口下。目前,涉案枪支及被猎杀的“飞鼠”作为关键证据移交两水乡派出所,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 现场缴获的作案工具与猎物令人触目惊心。(邓大军 摄) 法律红线不可触碰: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刑法》相关规定,非法猎捕、杀害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或者非法收购、运输、出售国家重点保护的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的,都达到了立案标准。本案中,嫌疑人不仅涉嫌非法持枪,其猎杀的“飞鼠”和猎捕山蛙的行为已触及法律底线,将面临严厉惩处。 近几年,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在反盗猎行动上成果斐然。保护区不断加大智能化、信息化和科技化建设力度,初步建成森林防火监控、智能巡护监测、无人机监测、宣教展示等多位一体的“智能化”保护区管理体系。近3年来,盗猎野生动物案件2起,盗伐野生植物1起,共收缴猎捕工具426余件。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以及周边群众保护意识的不断提升,保护区内涉偷盗猎的行为逐渐减少,红外相机监测到的野生动物数量和种群规模有所增加。 此次行动是多方联动的成功范例,更是一次警示!保护区管理处唐忠香主任表示,将持续强化红外设备监测、群众举报和跨部门协作机制,对盗猎行为保持“零容忍”高压态势。同时,也呼吁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野生动物保护工作中来,如发现非法盗猎线索,请及时向公安机关举报,共同守护我们的生态家园。 编后语: “飞鼠”穿梭林间、山蛙栖居溪畔的自然图景,需要法律利剑与公众意识的共同守护。此案再次敲响警钟:任何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终将付出代价,让我们携手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屏障。 ![]()
猫儿山保护区工作人员将山蛙放归自然。(王和羽 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