漓江是桂林市的母亲河,孕育和滋养了桂林这一方土地和人民,保护漓江源是事关桂林市的定位和发展的千秋大计。2025年1月14日至15日,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在猫儿山顺利启动,自治区林业局、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相关领导,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领导及各大院校专家学者、兄弟保护区等领导出席启动仪式。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唐忠香主持启动仪式,自治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刘建、桂林市林业和园林局副局长陆丹、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副所长黄永林分别致辞。
自治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刘建就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进行指导。
自治区林业局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保护区管理站站长刘建就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工作进行指导。刘建指出,本次猫儿山综合科学考察将为猫儿山生态保护乃至桂林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关键本底支撑和科学依据,为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培养技术过硬、眼界开阔的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猫儿山保护区在国内乃至世界层面的影响力。中科院广西植物研究所以及各院校专家学者、猫儿山保护区管理处按照各自角色扎实推进科考工作,提前做好成果的谋划和应用,发挥专业特长,深度配合,分头跟进,为运营成果打好基础。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唐忠香表示,刘站长的意见为猫儿山高质量保护及综合科考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思路,增强了我们做好保护工作的决心和信心,我们将深入参与科考,进一步提升猫儿山团队的科研水平。
与会人员参观猫儿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宣教中心。
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漓江的主要发源地,漓江60%的水量由猫儿山提供,猫儿山被誉为漓江的“心脏”、“桂林山水的命根子”。猫儿山保护区总面积17008.50公顷,以亚热带原生性常绿阔叶林森林生态系统、国家保护的动植物及其他珍稀濒危物种、漓江源头水源涵养林为主要保护对象。保护区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是物种保护的基因库,是科学研究和自然教育的重要基地,是众多珍稀濒危物种重要的栖息地和避难所。 桂林市的定位和发展需要保护区有清晰的本底资源。猫儿山保护区于2000年开展过一次综合考察,距今已有二十多年,在这期间,保护区虽又陆续开展了一些小型的专项资源调查,不断发现新记录种甚至新种,但是不够系统和完整。通过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进一步了解猫儿山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本底状况,为猫儿山生态保护工作提供重要的基础性数据,未来,猫儿山保护区将以重要的资源禀赋提供优良的生态环境、生态服务与生态产品,为桂林市打造世界级旅游城市提供有力的科学支撑。
与会人员对珍稀植物园建设及高山植物保育现场研讨。
猫儿山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启动仪式与会人员合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