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猫儿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河海交汇新天地 野趣天成黄河口

时间:2011-10-28 20:38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李丽芬 点击:
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提高猫儿山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全面促进猫儿山保护区示范建设和GEF项目的实施,同时促进保护区之间的交流,建立一个相互支持和帮助的联系网络,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由支部书记蒋得斌、副局长李光平带队,张建华、秦丽

为进一步加强保护区的能力建设,提高猫儿山保护区的管理水平,全面促进猫儿山保护区示范建设和GEF项目的实施,同时促进保护区之间的交流,建立一个相互支持和帮助的联系网络,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由支部书记蒋得斌、副局长李光平带队,张建华、秦丽玲、罗远周、蒋运成、王绍能、文忠华、彭桂莲、杨小红、李丽芬、许秋林、邓大军、张燕军、李胡高、李宁敏共一行十六人,于2011年5月20日至2011年5月28日对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九天的学习考察。考察团囊括了局领导、办公室、计财科、保护管理科、宣教事务科、科研科、派出所等各个科室的主要工作人员,重点对保护管理、社区共管、生态旅游、科研方面的工作进行了参观学习。现将考察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

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山东省东北部的渤海之滨、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新兴的石油城市——东营市,是以保护黄河口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鸟类为主体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1992年10月由国务院批准建立,同年12月成立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面积153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区域,南部区域位于现行黄河入海口,面积1045平方公里;北部区域位于1979年改道后的黄河故道入海口,面积485平方公里。

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中国最大的新生湿地,是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区域内共有植物393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116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大豆43平方公里,是国家确定的野生大豆种质资源原位保护基地;天然芦苇270平方公里,天然草地120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55.1%,是中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区域内共有野生动物1555种,其中鸟类296种,其中列入中日、中澳《保护候鸟及其栖息环境协定》的有208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等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有灰鹤、大天鹅等49种,每年在这里越冬、繁殖、栖息的鸟类达600于万只。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的建立,为研究湿地生态系统调节水份循环和维持湿地的动植物资源提供了原始的基地;对特有国家保护物种的遗传基因和发展演替规律研究提供了基本的材料;开展对黄河稳流固道研究和黄河尾闾的工程建设提供基地;开展对盐碱地优良环境研究和各类资源充分、合理利用与改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的特点

1、合理、有效、规范的管理

通过多年实践,在上级有关部门和国内外专家的帮助和指导下,黄河三角洲保护区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方式,成立保护区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有专人负责,具体工作由保护站实施的管理办法,大胆放权,激励个人的潜能发挥,财务和重大决策公开、透明等,经过不断深化改革,转换管理模式,建立激励机制,推行全面量化考核,基本形成了适应该区的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管理机制。

根据国家和山东当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制定的实施办法及有关行政规章和管理办法,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制定了明确的管理目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形成了一整套的保护湿地、宣传教育、科学研究的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按这些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进行有效管理,使保护区达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标准,对保护区内各种国家和省(直辖市)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以及保护区的物种都做到有法可依,依法保护。

2、可持续的生态旅游开发

多年来通过各级有关部门对保护区保护事业的关心和支持,以及保护区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对保护区进行了成功有效的保护,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内生物资源、植被等都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恢复与发展,区内春季柽红柳绿、夏季碧波荡漾、秋季芦花飞雪、冬季银装素裹,具有极为丰富的生态旅游开发资源和基础条件。但是在旅游开发之初,也存在不少缺陷,如知名度不高、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的矛盾不容易解决等问题。

针对自身优势与缺陷,黄河三角洲保护区制定了相应措施开发生态旅游。一是建立健全领导机构和旅游开发规章制度;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合作组织的投入;三是将趋向于大众化的旅游转变为高质量的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作为目标,以面向理解和热衷于生态旅游的国内外具有一定经济消费能力的游客作为主要服务对象,通过价格调控等措施,追求质量,减少数量。四是开展了全面的评估考察;五是全面提高人员服务质量;六是科学规划旅游线路。

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生态旅游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效益,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带动了生态旅游线路周边的第三产业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促进了保护区周边社区经济的发展,提高了知名度,吸引了更多国内外组织机构前来开展科研项目,使生态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发展协调,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

3、充分发挥特色资源功能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原始状态的自然面貌,造就了融广阔、纯朴、新奇、野趣为一体的黄河口景观、湿地景观、鸟类景观和滩涂等自然景观;造就了独特的生态环境,是世界上土地面积增长最快、中国最大的新生湿地、是中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保存最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造就了丰富的植物资源,是中国沿海地区最大的海滩自然植被区;同时还造就了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其中鸟类资源丰富,珍稀濒危鸟类众多,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鸟类迁徙重要的“中转站”和越冬、栖息、繁殖地。这些独具特色的资源,不仅为旅游业的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同时为我国研究河口、湿地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充分、原始的条件。

4、互惠互利的科研合作

由于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及良好的地理位置,黄河三角洲保护区不仅吸引了中外专家的高度重视,而且受到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09年10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自然保护区时,当看到湿地水面宽阔无边、白色芦花随风起伏、成群禽鸟翔集嬉戏,了解到近年来保护区内湿地面积不断扩大,总书记高兴的对保护区负责人说:“你们通过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明显改善了黄河入海的生态环境。希望你们再接再厉、巩固成果,把这件造福当代、泽被子孙的好事坚持不懈地抓下去”。

该保护区成立以来多次与中国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众多知名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开展科学研究合作,开展资源本底调查,带动保护区的科研工作,通过科研为保护管理提供支撑,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了重要依据,对保护区发展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例如保护区与荷兰政府合作,共同研究黄河入水、补水、蒸发量、一亩地所需黄河水等多个方面,春季及时补水,以免影响春耕。

三、对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考察的体会

通过对黄河三角洲保护区的实地考察和相互座谈交流,我们认为该保护区发展的好做法及措施值得我们学习,体会如下:

1、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是保护区管理的基础

从黄河三角洲保护区的管理措施来看,成立管理委员会,由管理委员会各委员来共同对保护区进行管理和保护,通过制定各项规章制度,分工、授权、责任明确。黄河三角洲保护区经过多年的制度完善,制定了各种岗位制度、行政管理制度和内部规章,使保护区员工一言一行都有章可循,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其规范的管理制度多次得到各级领导的肯定和赞扬。我猫儿山保护区目前有比较明确的管理目标和责任制,每年有比较全面的工作计划,使主要保护的对象能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但由于经济发展落后,机构、设备设施、各项管理措施相对滞后,目前难以满足保护区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可以借鉴一些黄河三角洲保护区的科学管理经验,使猫儿山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工作真正走上法制化、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轨道。

2、发展社区经济是解决社区共管矛盾的有效方法

目前,猫儿山保护区在社区工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于:一是社区参与度不够,对社区缺乏管理和指导,并没形成真正的共管;二是周边社区经济发展相对不发达,居民尚不富裕,依然威胁着保护区内资源;三是对社区缺乏规划,周边社区经济结构与旅游开发及自然保护不能协调同步。这些问题制约着社区与保护区进一步的发展。根据黄河三角洲社区共管的发展历史来看,要解决好自然保护和社区发展、自然保护和农村经济建设之间的问题,关键在于发展社区经济,只有保护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了,居民富裕了,自然保护才能得到根本发展。因此,开发能促进社区经济的合作项目,作为社区共管工作的切入点来解决猫儿山保护区目前社区工作的问题,是比较可行的方法。

3、开发高质量的生态旅游是开发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关键

我猫儿山保护区位于旅游名城桂林市东北部,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是成为广西区内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最佳场所。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在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不能一味以追求最高经济利益为目标,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如果环境造成污染与破坏,导致景观价值下降,这将失去保护区最基本的价值。黄河三角洲的旅游发展经验告诉我们,以高质量作为开发目标的生态旅游虽然短期经济效益不是太大,但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可以有效解决旅游开发与自然保护之间的矛盾,符合保护区发展要求,是自然保护区旅游开发应该借鉴的经验。

4、做大做强科研工作可进一步促进自然保护区的发展

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国家和地方的投入,自筹资金只占很小一部分,这极大制约了保护区发展。从黄河三角洲保护区与国内、国际间科研合作的成效来说,首先要自己做大做强,然后加强与中国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高校的科研机构合作,同时与荷兰政府等国际项目合作,扩大保护区在国际上的影响,提高保护区的知名度,争取更多的国际援助用于保护区建设,是争取资金发展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方法。由于各种原因,猫儿山保护区与国际间的科研合作尚在起步阶段,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借鉴黄河三角洲保护区的成功之处,进一步重视科研工作,将开展科研合作列入保护区重点工作认真对待。

5、增强保护意识、加强交流合作

增强保护意识,确保持续利用保护自然资源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造福人类,自然保护区内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是国家的巨大财富。吸取和总结各方面的经验,加强自然保护区的科学研究工作,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对自然保护区的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达到自然资源持续利用的目的。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富国强民、实现现代化的唯一出路。为此我们将加强保护措施,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科学研究,把自然保护区建设好、保护好,为人民造福。

今后要继续加强保护区之间的交流,采用实地考察、座谈交流、利用网络、宣传资料杂志等方式,共同促进保护事业的发展。不断选派人员走出大山参加全国各自然保护区管理、科学研究,生态旅游,社区共管,宣传教育,数据管理,巡护管理,计算机操作、世行项目、国外考察等培训班,同时邀请国内外专家在我局举办各级培训班,学习国内外先进自然保护区的新方法、新理念,建设科技含量高的自然保护区,共同促进自然保护事业的建设和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