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已经的21世纪,作为自然保护事业的一名工作者,怎样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的环境教育功能,最大限度地向公众传播生态文明、培养生态道德,提高本地区乃至整个社会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近日,在管理局制定的社区共管方针政策框架下,我与本人联系的同仁管理站的全体人员对所管辖的周边村屯的一户贫穷农户进行了一次帮扶工作,以期为自然保护区实现社区共管双赢、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出有益的探索。 2007年4月9日,同仁管理站站长蒋晓宏大清早找到我,说他们准备到辖区同仁村委杨田村一户姓杨的贫困户家帮他家下墙脚,问我是否一起去,我觉得这是一个社区宣传的好机会。于是,在进行简单准备后我随他们出发去杨田村杨颜斌家。路上我简要向蒋站长询问了情况,得知杨颜斌家现在共有9口人吃饭,所住的地方交通还很不方便,算得上穷山恶水吧,长期以来,经济条件一直不好,因为分的竹山较少,且竹山所处的位置很差,所产生的效益不明显(猫儿山保护区管理局就位于华江乡同仁村,在华江差不多每户人家都能分到远近不同、或多或少、竹林好坏不等的一片竹山林),加之人口逐年增多,致富能力不强,以前除了种田,靠山吃山以外,基本没有其他收入,现在能有能力修建新房屋,这对这山沟里的村民来说确实是件大事。 一边聊天一边走,不久我们就到了杨颜斌修建新房的地方,是在公路边,离他以前住的地方很远了。“要想富先修路”,看来,经过几年的辛苦努力,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致富意识也提高了,懂得了交通方便也是致富的重要条件的道理。看到我们的到来,老杨显得格外高兴,“保护区的同志好……”一句朴实的问候语把我们大家都逗乐了,下墙脚的场面沉浸在一片轻松的环境中……当天,来帮他家下墙脚的人很多,有本村的,也有外村的,甚至还有外乡、外省的,当然,说句实话,在这些重量级劳动力面前,我们做事(帮他家下墙脚)不过是凑凑数罢了,目的是趁这次机会宣传猫儿山保护区的法律、法规,保护区的现状以及保护区发展和未来自然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趋势,号召人人都行动起来,为地球添蓝、添绿,共建和谐美好家园。 时间转眼过去两个多小时,刚开始对于我们所讲的有关自然保护、环境保护方面的东西,比如地球环境不断恶化以及环境恶化所带来的恶果等问题时,由于文化以及思维方式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他们都还只是听着或笑笑,甚至有人还说些“风凉话”,说那些东西离他们太远,和农民的关系不大,他们只是想把自己的生活质量搞得更好些等等。经过一番热烈的争论之后,当我们谈到现在保护区周围看到的鸟类不断增多、各种大型动物能时常在山下村边看见的情况时,他们终于都赞同我们的说法,认为现在保护区的保护工作真的是越做越好了。我趁机说,保护区保护管理工作的好坏是与广大群众的共同支持永远分不开的,环境资源保护好了,对周边老百姓最大的益处就是一定能带动当地经济的大发展,富裕程度一定能加快步伐,那种只知道在山里猎捕野生动物,或以其它资源换取少得可怜的人民币的违法行为只能是饮鸩止渴……
虽然,我深深地知道,仅仅通过一两次这样的“帮扶行动”,对村民进行保护区建设、社区共管等各方面的宣传,就期望周边群众以及其他人群的生态、环保意识得到迅速提高是不现实的。但是,我总认为,自然保护区事业既然还处于不断探索、建设的过程中,那我们就完全有必要在工作中去发现,去探求!当前,猫儿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出台的社区共管内容中的对辖区贫困户、钉子户进行帮扶的办法措施还是很可取的,但关键是在以后的保护管理工作中持续坚持下去,以实现我们美好、共同的愿望——“携手共建绿色秀美家园,相依同享生态碧水蓝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