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森林防火,人人有责 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星星之火,可以烧毁千年森林。森林火灾还可能威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的安全。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应为森林防火作出贡献。不要在野外玩火,还要向家长和群众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我国法律规定,在防火期内,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必要的生产性用火,必须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批准。不要在干旱、大风、气温高、空气湿度低的天气里野外用火。天干物燥,最容易引起火灾。不要在中午前后野外用火。必要的用火,在平地要先从逆风端开始点火,让火逆风蔓延,在坡地要从坡的上方开始点火,让火由上坡往下坡蔓延,这样比较安全。 让我们记住:森林防火要从我做起! 2、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地球诞生在大约45亿年前。森林大约在3亿年前出现。人类大约在300万年前产生。人类的祖先是类人猿,他们成群结伙生活在森林里,居住在树上,吃野果、披树叶,一切依靠森林。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进化,才成为如今的人。所以说森林是人类诞生的摇篮。 森林是地球绿色植物的主体,地球上植物的生物量(有机物累积量)约占地球总生物量的99%,而森林又占植物生物量的90%以上。 森林不仅为人类提供木材、林副产品,还为人类和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森林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森林可以增加降水,调节气候。一株树就像一台自动抽水机和无形的喷泉,不断地吸收地下水分,通过树叶蒸发到空中,再凝结成雨,回到地面,进行着水分生物小循环。一公顷阔叶林,在一个生长季节里能蒸腾2400~8800吨水分,比同等面积土地的蒸发量大20倍。 森林可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一亩森林比一亩裸地多蓄水20吨,5万亩森林的蓄水量相当一座容水量100万立方米的水库。无林地20厘米厚的土层只要46年就可冲刷尽,而林地20厘米厚的土层,则需要长达57万年,才可能冲刷尽。 森林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沙漠正威胁到人类生存。我国每年沙漠化的土地面积达1560平方公里。森林可以阻止沙漠化的推进。 森林是大自然的“空调机”。当太阳能辐射到树冠,有10%~25%被反射到天空中,有35%~50%被吸收,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化学能储藏于有机体中,透入林内的光照只有10%~20%,树叶的蒸腾作用又大量消耗热能,因此森林里气温宜人。 森林是天然的氧气制造厂,二氧化碳的消耗器。一公顷森林每年可吸收11~30吨二氧化碳,制造8~23吨氧,相当30~80人的需氧量。 森林是天然的吸尘器,每公顷松林可滞留粉尘36.4吨。 森林是天然的灭菌器和滤毒器。森林分泌的芳香挥发物质可杀死细菌。一般林区空气中的细菌含量,只有闹市商店的八千分之一。 森林是天然的噪音消除器。公园里成片的树林可降低噪音26~43分贝。(40~60分贝的噪音就会干扰人们的休息。) 因此森林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石。没有森林,人类就不可能生存。保护森林,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3、全球以及我国森林火灾状况 地球上最初的森林面积达76亿公顷,占陆地面积的51%,到1995年世界森林面积仅为34.5亿公顷,占陆地面积27%。地球上在人类还没出现以前,就有了森林火灾。随着地球上人口密度的增多,森林火灾越来越严重。世界上每年森林火灾烧毁森林面积约1000万公顷。我国每年森林火灾烧毁森林面积约100万公顷。我国是世界上森林火灾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1987年我国的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33万公顷,其中过火林地面积114万公顷,烧毁三个城镇,受灾10807户,56692个灾民无家可归,造成死亡213人,烧伤226人,直接经济损失达5亿多元。 4、中小学生怎样学习掌握森林防火知识 森林火灾到了非控制不可的时候了。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人,应为森林防火作出贡献。 第一,我们要学习掌握森林防火的基本知识。森林燃烧需要有可燃物,一定的天气条件和火源,三者缺一,就不可能发生森林火灾。森林枯枝落叶、杂草、灌木和乔木的枝叶都是可燃物,森林里这些物质越多,森林火灾的危险性越大。森林火灾的天气条件是:干旱、大风、气温高、空气湿度低。我国南方的森林火灾天气多出现在冬季和春季。县人民政府可根据最容易发生火灾的时期划定作防火期。广西的防火期一般为每年的九月十六日至第二年的四月卅日。在防火期内,林区禁止野外用火,必要的生产性用火,必须经过县级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授权的单位批准。不要在干旱、大风、气温高、空气湿度低的天气里野外用火。天干物燥,最易引起火灾。不要在中午前后野外用火,因这个时候是一天当中气温最高、空气湿度最少的时候,往往也是风最大的时候,容易失火。必要的野外用火,要选择好天气和时刻。要关心防火期间每天的森林火险天气预报。一级火险天气,没有危险,林内可燃物不能燃烧;二级,低度危险,林内可燃物难以燃烧;三级,中度危险,林内可燃物较易燃烧。防火期的必要的野外用火,不要在四、五级火险性天气里进行。防火期的必要野外用火,在平地要先从逆风端开始点火,让火逆风蔓延,在坡地要从坡的上方开始点火,让火由上坡往下坡蔓延,这样比较安全。 第二,森林防火要从我做起。只要人人在防火期不野外用火,没有火源就不可能发生森林火灾。当你看到森林起火时,要及时向林业部门或拨打119电话报警。要记住中小学生和未成年的人是不能参加森林扑火的,水火无情!危险! 第三,中小学生有权利和义务向家长和群众宣传森林防火知识。提醒家长和群众在防火期不要野外用火,监督小朋友在防火期不要野外玩火。 做到了以上三点,就是履行了中小学生对森林防火的权力和义务!就是对森林防火的贡献。 让青山常绿,家乡更富裕,国家更富强。 5、“五不烧” (1)未经批准不烧; (2)傍晚夜间不烧; (3)未修好防火线不烧(防火线不得小于十米); (4)未做好扑火准备不烧; (5)天气过分干燥、三级风以上不烧。 6、“十不准” (1)不准放野火烧山、赶兽、驱蜂; (2)不准在林区烧火取暖、烘烤食物和做饭; (3)不准在林区吸烟和丢烟头; (4)不准在林区烧香、烧纸、放鞭炮; (5)不准在林区熏鼠洞、蛇洞、兽洞; (6)不准在山边烧地坎、田埂; (7)不准小孩在山内玩火; (8)不准放野火垦荒、烧牧场、柴场; (9)不准夜间用火把照明走山路; (10)不准在水源林内和林场周围烧木炭、烧灰积肥。 7、什么是燃烧的三个要素 燃烧需要可燃物、氧气和温度,称为燃烧三要素。只要缺少三要素中任何一个要素,燃烧就不能进行。扑救森林火灾时,只要消除其中一个要素,森林燃烧就会停止。 可燃物一般为有机物。 氧气是助燃剂。空气中含氧量在21%左右,如果气压高、温度低,空气中氧的含量就会增加,有利于燃烧。如果空气中含氧量在18%以下,燃烧就会停止。 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也就是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温度(燃点)时,燃烧才能进行。各种可燃物燃点的差异很大。一般干枯杂草的燃点为150~200℃,木材燃点为250~300℃。要达到这样高的温度必须要有外界的火源,一旦可燃物达到燃点后,就不需要外界的火源,依靠自身释放的热量就可以继续燃烧。 8、森林燃烧 森林燃烧也就是林火,是自然界中燃烧的一种现象。森林中的可燃物,在一定温度的作用下,快速与空气中的氧气结合,发光发热的化学物理反应,称为森林燃烧。 森林燃烧是在自然界的开放系统中进行的,受环境的影响,很难控制其燃烧过程,是一种复杂的自然现象。 森林燃烧分为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9、什么是有焰燃烧和无焰燃烧 有焰燃烧,也称明火,在点燃后能挥发出大量的可燃气体,产生火焰,是燃烧的基本形式。有焰燃烧的可燃物约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85%~90%,如杂草、枯枝、落叶、树干、枝桠、采伐剩余物、地衣、苔藓等。其燃烧属烛火型燃烧,要扑灭之,如同对待燃烧蜡烛一样,可以采取风吹、扑打的办法,降低可燃物气体的含量,使火熄灭。 无焰燃烧,也称暗火,在燃烧时不能挥发出足够的可燃性气体,不产生火焰。无焰燃烧的可燃物分布较少,仅占森林可燃物总量的6%~10%,如泥炭、腐殖质和朽木等。其燃烧特点是:蔓延速度慢,持续时间长,产生的热量多,占自身热含量的50%,所以泥炭在较湿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继续燃烧。无焰燃烧属于香火型,主要靠离子振动传热。如果以风力扑火,只能愈吹愈大,只能用扑打、沙土掩埋、水浇灌和将燃烧物扒开等办法,降低氧气含量,破坏离子振动传热,达到灭火目的。 有焰燃烧容易扑救,无焰燃烧不易扑救,且易产生复燃现象,在清理火场时应特别注意清理暗火。 10、森林燃烧是怎样的一个过程 森林可燃物属于一种固体燃料。它的燃烧过程一般分为预热、气体燃烧和木灰燃烧阶段。 (1)预热阶段:可燃物受热时,温度逐渐上升,大量水分蒸发而干燥,同时发生局部受热分解,产生部分可燃性气体和不燃性气体。但由于大量水分蒸发消耗热量,温度上升缓慢,氧化速度很慢,只出现冒烟,还不能达到燃点。 (2)气体燃烧阶段:可燃物冒烟后,温度上升很快,继续受热分解,挥发出大量的一氧化碳、氢气和碳氢化合物等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和后变成可燃混和气体,氧化、放热过程加快、加剧,当达到燃点后,可燃性气体立即被点燃,产生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放出大量的光和热能。并使附近的可燃物温度上升,引起燃烧蔓延。 (3)木炭燃烧阶段:当木材完全燃烧变为木炭后,有焰燃烧就停止,即转入木炭无焰燃烧阶段。木炭燃烧属于固体炽热燃烧,因燃烧发生在固体表面,故又称为表面燃烧。它虽然没有火焰,但仍能产生少量的光和热。 11、森林燃烧如何分类 对森林火灾的燃烧状况进行分类,正确估计火灾的危害和可能引起的后果,对于正确预防和扑救火灾,正确实施扑火技术,组织扑火力量,配备扑火工具十分重要。 森林火灾燃烧的类型的划分主要根据森林燃烧的部位、蔓延的速度和方向,火的强度和火焰的高度,蔓延的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等。 森林火灾通常分为地表火、树冠火和地下火三种类型。三类火可以单独发生,也可以并发。三类火灾交织在一起,互相转变。所有的森林火灾一般都是由地表火开始,烧至树冠的则引起树冠火,烧至地下的则引起地下火。树冠火也能从树冠下降到地面形成地表火。地下火也能从地表的缝隙中窜出来烧向地表。通常针叶林易发生树冠火,阔叶林易发生地表火。 森林火灾还常划分为低、中、高强度火灾三种类型,主要以火焰的高度作为判断的依据。所有的森林火灾一般开始都是低强度火,而后,火的强度随着燃烧时间的增加,因可燃物的种类、高度和载量、立地条件、天气条件等火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一般地表火属于低强度的火,树冠火属于中、高强度的火。 森林火灾的燃烧,还可划分为上山火、下山火二种。所有的森林火灾都是这两种火灾的循环过程。一般风力小于三级,森林火灾的发生都是从山脚开始,向山上蔓延,再越过山脊转向山下方向蔓延,风力达到四级以上,乱流火较多,火的蔓延方向和程序变化无常。 森林火灾的燃烧类型,还划分快速、中速、慢速三种。森林燃烧的速度主要取决于风力、可燃物类型和地型条件。 12、地表火有什么特征 地表火是林地表面燃烧的火,烧毁地被物,危害幼树、灌木、下木、烧伤大树根基和露出地面的树根,影响树木的生长,而且易引起森林病虫害的大发生,有的甚至造成大面积的林木枯死和水土流失。地表火的烟为浅灰色,温度可达400℃左右。在各类火灾中,地表火发生率最高。 13、树冠火有什么特征 树冠火是指树冠燃烧和蔓延的火。这种火多为地表火遇到针叶幼树群、枯立木、低垂树枝和强风影响时引起。树冠火经常与地表火同时并发,既可烧毁树木的枝叶和树干,又可烧毁地被物、幼树和下木。树冠火的烟为暗灰色,温度可达到900℃左右,烟雾可高达几千米,破坏性强,不易扑救。在火头前,还经常有燃烧的树桠、碎木和火星,加速火的蔓延,更难以控制。树冠火多发生在长期干旱的针幼林、中龄林或针叶异龄林中。 当树冠火火焰高度达到16米以上时,就会出现跳跃式的火焰,火焰前锋像巨浪翻滚似的向前发展,发出噼噼啪啪的巨响,还会出现暴发火、飞火、火暴、火旋风和对流柱。 暴发火就是在火场上,火场立即由平面转为立体发展,伴有大量的火星,像阵雨一样落在火场的前方,扩大火场,灭火人员难以靠近。 飞火就是在火场上,火由一个山头跃到另一个山头,扑火人员十分危险。 火暴就是在火头前方出现许多飞火,产生爆炸式的、快速的联合燃烧,大火头前方形成一片火海,扩大火场面积。 火旋风就是火燃烧重型可燃物或两个火头相遇时,发生大小不一样的火旋风,小的直径只有50厘米,大的到100米以上,对扑火人员危害极大。一般风速达到6~13.7米/秒时,都能产生火旋风。 对流柱就是火场强大的热流、水蒸气,带着燃烧物上升时形成的塔状柱,在高空层风速大时,对流柱破裂,失去向上的飘散力,趋向水平飘移,使飞火传播到很远的地方。 14、地下火有什么特征 地下火是指在林地腐殖质层或泥炭层中。这种火从地面上看不见火焰,只有烟,可一直烧到矿物层和地下水层的上部。地下火蔓延速度缓慢,每小时仅4~5米,温度高,破坏力强,持续时间常。地下火能烧掉腐殖质、泥炭和树根等,火灾后,树木枯黄而死,火烧迹地一般为环形。多发生在特别干旱的季节和针叶林内,南方较少。 15、低强度森林火灾有什么特征
低强度火,火焰高度在1.5米以下,火强度小于700千瓦/米以下,土壤表面的温度为177℃,土层0.76厘米深处温度为121℃,枯枝落叶层被烧焦,燃烧时产生黑灰,土壤剖面无变化,扑火人员可以采用机具直接扑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