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有沙漠及沙化土地面积达168、9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9、6%,主要分布在内陆盆地、高原,形成一条西起塔里木盆地,东起松嫩平原西部,东西长4500公里,南北宽约600公里的沙漠带。内蒙古阿拉善是近几次沙尘暴的沙源地。200多年前,这里曾是“湍漭不息”的居延海和水草丰美的绿洲。然而,如今在土地沙化的长期作用下,这里成了9万多平方公里的戈壁,8万多平方公的沙漠,塔里木河下河、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南部北坝和西藏那曲等地,沙化土地每年扩散4%以上,由于风沙步步紧逼,成千上万的农牧民被迫迁往他乡。 什么是扬沙?什么是沙尘暴?扬沙与沙尘暴都是由于本地和附近尘沙被风吹起而造成的,共同特点是能见度明显下降,出现时天空混浊,一片黄色,扬沙和沙尘暴大多数在冷空气过境时或雷雨、飑线(飑线---气象学上指风向突然改变,风速急剧增加且常伴有阵雨的天气现象)影响时出现。北方都是在春季容易出现,所不同的是扬沙天气风较大,影响的能见度在1公里到10公里之间,而沙尘暴风很大,能见度小于1公里。 我们的首都北京市的城市绿化虽然搞得不错,但北京所处的地理位置在西藏北部、青海、内蒙古的大面积沙漠的大环境下,一旦形成扬沙和沙尘暴,北京市在它的覆盖范围内。我们经常在电视里看到北京市出现沙尘暴。当出现这种天气时,上街要戴口罩,回来全身灰尘,北京的市民真是叫苦不迭。现在,沙尘暴不但影响到我国,而且已经影响到韩国和日本。 第三、热爱家乡,建设猫儿山 早在清朝时期兴安县华江瑶族乡的人民保护猫儿山水源林进行了长达数年的不懈努力,最近几年已发现《奉宪示勒石永禁》古禁山碑三块。一块是2000年在华江红军标语楼一楼的墙上发现的;第二块是2003年在华江瑶族乡同仁塘坊边村发现的;第三块是2006年在华江瑶族乡杨雀盘路底村发现的。三块碑是同时期刊刻的,内容和字体都是相同的。禁山碑文是清朝道光元年(1821年)7月11日刊刻的,碑文记述了清朝嘉庆三、四年间(1819—1920年),湖南流民尹洛川、肖服周、艾麓亭勾结当时兴安县差王成等,在猫儿山的白沙坳、鸭壁山、龙塘江、中洞江界版江等地设厂开窑,伐木烧炭,破坏猫儿山水源林,遭到当地乡民强烈反对,经乡民龚锡绅(1779年生,龚逸第33代子孙,现在东村龚家大字辈是38代)等24人联名控告,得到官府查禁并立碑《奉宪示勒石永禁》的公示,碑文明确表示:“为此示喻,该处地保及附近居民人等知悉,嗣后猫儿山龙潭、中洞、界版江并三地梯子江、杉木江、江头江一带水源山场,永行封禁,不许开窑烧炭。如敢抗违,许即指名拿究,敢扶同隐匿,一经访闻或被告发,定一并究惩,决不姑宽。”这块碑文的发现,可以说明三个问题:第一,猫儿山在清朝嘉庆廾三年(1818年),就作为公山和水源林得到保护,使猫儿山的保护的历史提早156年,意义深远。第三、碑文提到的鸭壁山、白沙坳、龙塘江、中塘江、界版江、梯子江、杉木江、江头江等地名多在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边界或外围,在现在老山界南、北、西面均有分布,说明当时受保护的范围比现在宽阔,面积更大。从现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松科植物南方铁杉,树龄都在300年以上,壳斗科植物水青冈,树龄在170年以上。第三,说明清政府及当时官员对保护生态环境、水源林有较高的认识,对打击乱砍滥伐非常有力,并勒石告示“永行封禁”,同时,将碑石镶嵌到千家寺的墙上,使经常出入寺院的人们看得见,起到警示作用,措施具体而彻底。 正因为早在180多年前,猫儿山周边的人们就有了保护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的明确意识和远见,清政府及地方官员顺应民心,采取了保护生态环境的有力措施,才保持了现今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良好的原始生态和原始环境,才保留下了如今猫儿山地区那绿色海洋和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才留下了棵棵挺拔苍劲的参天古木。正是得益于先民们保护生态环境远见卓识的超凡之举,才有了今天猫儿山周边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才有了漓江、资江、浔江“三江”源泉的源源不断,永不枯谒。 我们的前辈对保护猫儿山已经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我们青少年如何做呢?长大以后如何为猫儿山自然保护人作出贡献呢? 现在讲猫儿山有老虎,大家听起来简直是骇人听闻,但30年前,猫儿山确实有老虎,我是华江人。在1960年,我们村子后面山脉是越城岭(猫儿山是越城岭的主峰)的支脉,经常就有老虎晚上出来偷食村里的生猪。我亲眼见到的情景,我那时12岁左右。人们们害怕老虎,小孩谈虎色变,大人没有办法,见到老虎来了,就敲锣打鼓,用锣鼓的声音驱赶老虎,用小碗粗的木头捆扎猪栏门,但仍然无济于事。60年代,资源县县两水瑶族乡烟竹村委的北门坳有一个邓虎匠,个子不高,胆量好,专门打老虎,方法是钢杈或毒药。据我所知,70年代中期,猫儿山最后一只老虎是被邓虎匠在金石永安寡婆桥地方打死的。现在猫儿山幸存的大的动物黑熊、鬣羚,体重都在50公斤以上,短尾猴也是保护区建立以后保存下来的,如果没有猫儿山自然保护区,这些动物早就绝迹了。对捕杀黑熊的违法犯罪案件,我们曾经破案多起。其中1992年,华江瑶族乡杨雀文家的潘崇坤,捕杀黑熊,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6个月。 近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中华人民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并在猫儿山保护区周边县、乡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数量逐年增加。现在,周边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不断提高。涌现了不少保护野生动物的先进典型。如2003年11月25日,兴安县华江瑶族乡洞上村民赵兴明、周曾典、周曾创、陈思远、陆毅等在村边田垌发现一只从保护区跑下来的野生小黑熊,正在被几条狗围攻,赵兴明等人急忙把狗赶开,想办法将小熊保护起来,并及时报告猫儿山保护区派出所。由于保护得当,这只小熊安然无恙,后来猫儿山保护区管理局及时送往桂林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恢复复健康后放回了猫儿山原始森林里。又如2006年11月2日,溶江镇永安村委两渡桥的河边,一只毛冠鹿遭遇一群狗的围攻咬伤后,跳入河中,永安村支书吴文德、村长唐发明和村民刘绍广等8位农民先后跑到河边将狗驱散。当时,另外30多名村民拿着棍棒跑来,说要打死毛冠鹿,把毛冠鹿当唐僧肉来分享美味佳肴,但村支书、村长坚决不同意。刘绍广跳到河里,将正在水中挣扎的毛冠鹿抱起放在胸前,不让他人伤害毛冠鹿,使这只可爱的生灵得以保护下来,猫儿山国家级保护区管理局领导和林业公安民警及时赶到现场,将受伤的毛冠送到了桂林市救护中心进行观察治疗。治愈后重返了大自然。华江洞上赵兴明、周曾典;金石永安的吴文德、唐发明等村民热心救护受伤野生动物的先进事迹,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区管理局都举行了隆重的仪式进行了表彰,并授予他们“救护野生动物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