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猫儿山世界生物圈保护区

广西桂林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四脚怪鱼”现身猫儿山

时间:2011-10-29 11:30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王绍能 点击:
近日,由猫儿山管理局科研人员于2004年12月在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采到的一种四脚怪鱼,经有关专家初步鉴定属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动物,广西区内属首次发现的新物种。 去年12月,猫儿山管理局在猫儿山自然年保护区内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在海拔1800米


    近日,由猫儿山管理局科研人员于2004年12月在猫儿山自然保护区采到的一种“四脚怪鱼”,经有关专家初步鉴定属两栖纲,有尾目,小鲵科小鲵属动物,广西区内属首次发现的新物种。

  去年12月,猫儿山管理局在猫儿山自然年保护区内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在海拔1800米以上的沼泽地中的浅水潭里发现这种似鱼非鱼的小动物,开始还以为是娃娃鱼的幼体,但捉起来一看,并不是以前见过的娃娃鱼,但表面上与娃娃鱼没有明显区别。这种小动物体长约160mm—180mm,长有四足,头略扁平,尾末端刀片状,体侧助沟明显,体淡黄褐色,是一种只能长这么大的小体动物。

  回到管理局,科研人员立即将其制作成标本,并及时翻阅资料,但并没发现什么线索或相关资料,认定是猫儿山自然保护区中的新记录。

  于是,随即将标本转至广西大学动物科技学院,请该院的周放教授帮助进行鉴别。据周教授介绍,这种小鲵距今已达4亿多年,有“活着的脊椎动物化石”之称,是具有重要的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珍稀濒危动物。这种小鲵科动物,靠肺和湿润的皮肤交换空气进行呼吸,离开水面陆栖时不敢离水源太远,以苔藓或节肢动物幼虫为食,在暗黑色的水潭中,一般不容易被发现。

  此次在猫儿山发现的这种小鲵属动物,与资料记载的有所不同,虽然考证属小鲵科小鲵属无疑,但究竟属何种无法定论。目前标本仍六在广西大学作进一步的考证。


 

(责任编辑:admin)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