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驻足猫儿山的溪流边,赞叹溪水清澈,风景秀丽之时,不知你是否留意过,岸边婆娑的树影里,似乎有什么动物正在忙碌着。好奇心使然,你跟过去想要一探究竟,不料在将要看清的那一瞬间,它忽地一下就飞走了。
这是种浑身棕褐色的鸟儿,平时喜欢在溪流里觅食,它的名字叫做褐河乌,依靠极为低调的外表,褐河乌能在溪流中很好地隐藏自己。它们远比红尾水鸲要谨慎,褐河乌的体型比红尾水鸲要大很多,也更擅长在急流中活动,它们常常在湍急的溪流中越过岩石前进,把脑袋探入水中寻找猎物,必要的时候,它们也会在水中游猎,甚至潜入水底捕食。
想要遇到一只完全不怕人的褐河乌,几乎不太可能,但在溪流众多的猫儿山,我们仍旧有机会,一旦找到醉心于觅食的个体,记得为它停下脚步,好好欣赏这种特别的鸟。
当我们深入猫儿山,探索那些更隐秘的森林时,会有很多不一样的收获。在森林的掩蔽之下,许多溪流静静流淌,相比那些宽阔的水面,这些小溪流更安静,更适合那些胆小的鸟儿,它们是各种燕尾。猫儿山常见的燕尾有四种,分别是小燕尾、灰背燕尾、白冠燕尾和斑背燕尾。
相较于其它三种,小燕尾应该是燕尾里最大胆的了。只要我们的动静不太地大,不主动去惊扰它,就比较容易观察到它各种有趣的行为,比如在岸边翻找食物,又或者是在激流里“跳舞”。
跟小燕尾相对的,猫儿山最难见到的燕尾是斑背燕尾,它们的个头比较大,胆子却更小。虽然同样在溪流边活动,但它们明显更为谨慎,常常一边翻找食物,一边警惕地观望四周,一旦有异常的风吹草动,斑背燕尾会快速地离开觅食地,藏入更深的林中观望。好在猫儿山保护区足够安全,大多数时候,它们只是虚惊一场。
无论是大胆的红尾水鸲,还是谨慎的褐河乌和燕尾,都令猫儿山的水边充满了灵动的气息,令人神往。
|